两套账是一个谎言,一个谎言要用另外一百个谎言来掩饰。
企业“两套账”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两套账就是其中一套内账用于记录和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经营成果,另一套外账用于税务局系统进行纳税申报和应对外部检查。“两套账”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避税,在大数据协同监管的形势下,企业继续使用两套账不仅会给企业财务核算、投资、筹资等方面带来障碍,两套账曝光还可能给企业带来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风险。
一、什么是两套账
所谓的“两套账”通常被企业称为“内账”和“外账”,顾名思义“内账”就是给自己看的,它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外账”是给外部人看的,是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获取投资、银行贷款或少交税等)经过调整美化过的报表。
1、内账:给老板看
一般称为内部管理账,是会计人员以及公司内部人士用的,是真实反映公司经营状况和业绩的账目,多指一份记录收支情况的流水账。一般来说,如果是刚起步的小型公司,直接会让老板亲信来做这个记账。
内账,在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比较全面的反映公司了业务,一般都是为了少缴纳税款而去隐藏收入、虚增成本,或者列支灰色费用(送礼)等;也存在方便实际业务管理、进行业务分析、确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等情况。内账更贴合老板的特殊需求,故很多公司一直存在内账。
2、外账:给第三方看
又叫工商税务账,是我们上报税款给国家税务部门时所用到的报表。偷税漏税的行为通常就体现在这个外账账簿上。
一般来说,报账的收入小于真实收入,报账费用大于真实的费用,这样利润小了,企业所要缴纳的营业税也就少了。有时,公司或企业为了满足不同的要求,编写了这两个账单,甚至更多。一般内账只有一本,而外账会有多本,比如:
(1) 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账:内账(管理账)
(2) 应付税务机关的账:外账(税务账)
(3) 贷款需要的账:银行账
(4) 海关检查的账:海关账
(5) 申请高新资格的账:高新账等
两套账本身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假账”,就是不符合会计准则或制度,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账。“假账”才是风险和问题的根源。做“两套账”肯定是违法的,《会计法》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从税务角度来说,“两套账”也涉及偷逃税、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
不少民营中小企业里存在“两套账”现象,原因在于老板觉得税负偏重,为了少交税,不惜铤而走险。老板存在侥幸心理,加上执法方面不够完善,就给了两套账可乘之机。
但随着“金税工程”逐步完善以及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简称“数字化电子发票”)的推进,企业更多的数据将被税局掌控,同时监控也呈全方位、全业务、全流程、全智能的“以数治税”精准监管,企业财务合规和税务合规将是未来唯一出路!再想通过做两套账偷漏税已然要行不通了,不仅不能节税,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二、企业“两套账”的堡垒都是怎么被税务局攻破的
“两套账”的外账,说白的就是做假账,再高明的造假都会留下各类破绽,企业还是不要有侥幸心理。那么,两套账会在哪些地方露出马脚?两套账的堡垒从哪些地方会被攻破?
1)从会计报表攻破
两套账的外账为了少交税,有时就造成报表科目存在异常,比如,收到预收账款,迟迟不结账收入,导致报表上大量预收款、应付款的余额,还有的时候,为了多做费用,就预提各类费用。另外,存货方面,进来的货卖了,但因为收入没做,成本不能结转,导致存货虚高;或者采购发票本来就是虚开的,也会导致存货虚高。还有时候内外账不配比,出现外账存货为负数。
此外,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税负率方面也进行分析,对税负异常的企业也会预警提醒。
2)从凭证、单据攻破
有的企业设置了两套账,但两套账是同一批财务人员在做,账簿是没有分开,放在一起。在会计电算化软件里,内外账的账套也放在一起,管理员登录界面,选择账套时,账套名称甚至会明明白白标注着内账、外账字眼,一旦税务机关来检查,等于自己在脑门上贴了“我在偷税,来查我啊”。
3)从税收大数据攻破
随着“金税四期”以及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简称“数字化电子发票”)的推进,税局掌握了大量的税收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比对,甚至可以跟踪到上下游企业进行分析,比如进货和销货配比有问题、滞留发票、发票异常流向等等,一旦发现异常,就可能面临税务稽查!
4)从资金流水角度攻破
企业做两套账,往往有大量私人银行卡账户流水,很容易被察觉异常!如果未在账上报税,则涉嫌有偷漏税行为。
到企业的开户银行调查其开户情况,掌握其全部银行账户,然后同其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如果所掌握的账号比提供的多,就有账外经营的情形存在。将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逐笔核对。对银行对账单上有业务记录而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无记录的经济业务事项应作重点调查。
对库存资金及存货进行突击检查,从中查找漏洞。对库存现金的盘点采取临时检查的方法,检查其账实是否相符。如果盘点的实际数大于账面数,且无正当理由的,就很有可能存在账外经营,需进一步进行核查。
例如,有家培训机构,印刷的对外招生广告留着公司老板的银行卡,税务来查的时候,看到那个招生广告,要求企业提供该卡的所有流水,企业几年来的内账收入一下全部被查出来,企业也被要补税,缴纳滞纳金和罚款。
5)从业务角度被攻破
比如从企业厂房、仓库或店面来看,经营规模很大,但销售收入却不高,明显说明外账低报收入了;还比如,企业的电费、水费等这些费用消耗很大,但外账的产销存数量很小,税务机关通过逻辑分析,很容易发现存在内账。
6)从会计账簿、账套突破
有的企业“两套账”是同一批财务人员在做,往往账簿没有分开,放在了一起;或者在同一套财务软件的同一台电脑里,内外账的账套也放在一起,管理员登录界面,选择账套时,账套的名称甚至会明明白白标注内账、外账的字眼……一旦税务机关来突击检查,等于直接把证据摆明了!
7)是从合同角度攻破
企业与别人合作时签了协议合同,税务机关检查合同台账,把所有合同都调阅过来,发现有不少合同的相关业务,在外账并没有反映,差额主要是一些收入未做申报,体现在内账了。
8)是从堡垒内部攻破
会计人员了解企业情况,一旦举报的话,由于他掌握了详细的证据,基本上是一抓一个准。
例如,某公司新招来的李会计,把公司内外账做得井井有条,深得老板喜欢,也帮公司偷逃了不少税款。随着公司的发展,业务量增大,她跟老板提出来加工资。老板直接拒绝了,面试的时候已说好要做两套账,刚来几个月就要求加工资,那不是坏规矩吗。李会计心里很不爽,心想冒着风险帮公司省了这么多税,加1000块的工资都不愿意,一气之下就辞职了。辞职后就向税务局举报公司偷税,最后企业补交税金、滞纳金和罚款上百万元,公司辛辛苦苦好几年,也一下回到解放前。
除了会计人员,其他业务人员或管理人员也可能会举报,这些举报有的是出于正义感,有的是因为利益矛盾,有的则是敲诈不成就举报。
9)是从上下游或竞争对手处攻破
税务是个链条,上下游企业发票或税务方面出问题,税务在协查时,可能会连累到企业自身。还有,上下游公司或竞争对手,在与企业有利益冲突或纠纷时,也可能向税务机关举报。
10)是被网络爬虫攻破
网络爬虫技术已经应用于税收工作,成为税务机关治税的又一把利器。各地税务机关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爬虫技术进行第三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并收获了一定成效。
例如,青岛市国家税务局利用爬虫软件,爬取了某境外上市公司的减持信息,进而查处了某境外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案件,查补税款接近2亿元;福州市国家税务局爬取了某企业十大股东变化信息,继而对涉及企业开展评估,查补税款6399.8万元。
企业“两套账”要想做到天衣无缝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税务越来越严查的背景下,“两套账”风险也是非常之大,企业还是应当依法合规设置账簿、缴纳税款。在金税工程大数据和税务把关越来越严的背景下,要想做到天衣无缝,几无可能。
风险之大,违法成本之高,希望企业管理者能做到心中有数。如果确实希望降低税负,可以组织财务、业务及管理人员加强财税知识学习,通过合法合理筹划,优化税收管理,降低税收风险,才是长久安全经营之道!
如果企业想做大,两账合一势在必行,越早越好。如果老板想降低自身风险,两账合一也势在必行,越早越好。财务人员想要降低自己的风险,也应该积极劝导老板实现两账合一,至少也应该做到从眼前开始不做两套账。
三、关于企业设置“两套账”四个忠告
自2020年开始,税务稽查迎来了史上最严,很多不规范的企业甚至麻雀企业都会面临被查的风险,在此给出4个忠告,愿不合规企业回头是岸。
(1)收入是藏不住的!
很多企业做两套账的目的无非就是隐藏收入,不想缴税。但是金税三期大数据通过分析行业大数据,大体推出你们类似企业工资薪酬类似、成本类似、资产类似企业的收入规模,你觉得你们能离谱太多吗?任何企业都是逃脱不了行业发展规律的!
(2)税负率将会非常精准!
其实关于税负率一直就是重点,金税三期加上税收分类编码,所有企业的税负率将会非常精准。税务大体掌握行业主要情况,就匡算出行业税负率,低于行业太多!肯定是有问题!
(3)替票成为炸弹包!韩漫
之前普通发票管控不是很严格的时候,办公用品、日用品发票成为国民开票首选,造成企业管理费用里面都是办公用品。现在发票必须买什么开什么,不能胡开了!账务处理再也不能任性的用办公用品发票替换其他见不得光的费用了!
(4)发票不能违规!
在涉税领域,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发票问题。被抓的最多的除了虚开发票,就是买发票了!会计你要想明白点,不要搞买发票的这些建议给老板,害人害己!当然,老板让你去买,你得想好了,这个饭碗到底端的值不值,违法成本你要承担多大!
收入是瞒不住的!再高明的造假手段都会留下各类破绽!在税务局越来越严的监察背景下,“两套账”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只有合法合规才是企业唯一出路!